2005/9/20

沈君山校長二進宮

沈校長在最近二次中風,還能存活下來並寫下文章(沈君山投稿聯副全文》二進宮)記錄過程,他自詡是個「獨家」。沈校長第一次中風,據他描述是值班醫師的延誤。第二次又發生了不少問題,包括一個耍寶的實習醫生,加護病房壞掉的血壓計,但我得佩服他,在這些時候,都能冷靜地分析事情,做出判斷,沒有放手讓醫生胡作非為。

我對我阿公中風那天的印象很深刻,那天是晚餐的時候,我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阿公拿筷子的手晃得厲害,好不容易筷子挾上了東西,晃阿晃著的,卻又掉回盤子裡,他老人家不知道在想什麼,可能只覺得自己累了吧?只見他夾了幾次後,乾脆用手拿了吃,我猜想可能是中風,但沒遇過這種情況,又不是醫生,並沒有馬上送他去醫院。我還幫他剝了些蝦子,然後才去跟爸媽講。吃完飯後,我們就送他去醫院了,果然是中風,而且一去就是一兩個月。阿公的身體自中風後每下愈況,還發現有了大腸癌與糖尿病,但從不忌口,固執的他(躺在床上還能罵人),生活哲學是能吃就吃,不能吃就趕快死一死,快樂吃死才是幸福,吃東西畏畏縮縮,什麼都不行,反而是種折磨。

上星期六開始小朋友腸病毒發燒退燒折騰了一週,週六下午發現他發燒,平常看的小兒科沒有看診,所以去一家耳鼻喉科,醫生看了一下,說只是普通的扁桃腺發炎,我們拿了藥就回家了,到了週一早上,小朋友牛奶沒喝完,我又帶他去小兒科看病,結果這次,醫生就看到喉嚨裡長了小水泡,我也看到了,是白色數十顆的突起的水泡,這是腸病毒,那時真覺得非常奇怪,為什麼上週六沒有看出來是腸病毒。

後來想想,覺得那也沒錯,因為西醫只有靠「症狀」來判斷病因,開藥也是「對症下藥」,相反的中醫比較強調要「根治」,治病的目的最終都是希望病人本固體強,然後百病不侵,醫治表面的病症是沒有用的。沈校長第一次中風的情況,可能因為是「自己」走進急診室,除非是腦科的權威,對一般人來說,「中風」印象就是病患身體會不由自主的抽序抖動,沒有那個明顯的徵兆,有誰會敢判定是中風?菜鳥醫生當時也沒有錯,但錯在沒有持續觀察「追蹤」紀錄,這應該是一個專業人士,應該要有的基本素養,我們程式設計師也應該要如此,因為我們的專業,能提早預知可能發生的問題,即時在那當下沒有處理,但也要持續追蹤,如果問題症狀範圍擴大或是加劇,就得要主動即時出面處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